400-123-4567

138000000000

神经外科专家任大三甲院长

小编

 “以前要跑上海才能挂到专家号,光来回车票、住宿至少就要花两千多元,还得提前1个月抢号。现在在家门口的市医院就能看上,检查、治疗都方便,算下来省了不少钱!”9

  “以前要跑上海才能挂到专家号,光来回车票、住宿至少就要花两千多元,还得提前1个月抢号。现在在家门口的市医院就能看上,检查、治疗都方便,算下来省了不少钱!”9月6日,在福鼎市医院肿瘤防治中心诊室外,刚做完术后复查的患者孙女士,拿着乳腺外科专家沈坤炜教授开具的康复方案,忍不住算起了“经济账”。

  沈坤炜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,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早期诊断、手术治疗和综合治疗。他在国内率先开展“溢液的乳管内视镜检查”“以核素为示踪剂的前哨淋巴活检”“乳腺癌多基因阵列检测”,为中国乳腺癌患者的精确诊断、减少手术创伤、精准治疗作出了贡献。2023年,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沈坤炜教授名医“师带徒”工作室正式签约福鼎市医院,把“一号难求”的上海专家门诊“搬”到福鼎,让群众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到名医专家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。

  “之所以选择将工作室落地福鼎市医院,源于深厚的‘福鼎情结’。”沈教授透露,自2003年开始,他便先后多次来鼎为福鼎患者解除病痛,更亲手培养了福鼎市医院乳腺外科80%以上的骨干医师。因此,当福鼎市政府提出设立名医工作室的需求时,他第一时间就响应号召。

  “福鼎通了动车后,交通便利了,但老百姓去上海等大城市看顶尖专家,仍要花费四五个小时车程,还面临挂号难、走弯路甚至被黄牛欺骗的风险。”沈教授在采访中表示,针对群众赴大城市就医“路程远、时间长、成本高、挂号难”的痛点,工作室创新构建起“定期驻点+远程协作”的立体化服务模式:专家团队每周从上海奔赴福鼎坐诊,用医者的“多跑路”换来了群众的“少跑腿”“不跑腿”。同时,依托互联网技术搭建起跨区域医疗协作平台,实现两地医院“同步业务学习”“远程联合诊疗”无缝衔接,让福鼎患者在本地就能同步获取上海专家的诊疗意见和方案,真正享受到与大城市同质化的医疗服务。

  在沈教授看来,工作室并非简单的“输血”,而是通过“典型病例研讨”“手术技术交流”“每周同步培训”等方式,与福鼎医护人员开展深度协作,共同提升专科诊疗水平,进一步推动县域医疗从“借外力”向“强内功”转变,切实增强福鼎市医院的“造血”能力。

  “沈教授把他几十年的行医经验和手术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,从操作细节到风险把控,一一细致指导,让我们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。”作为沈教授的带教徒弟,福鼎市医院外科一区甲乳专业组主治医师王亦璜直言,跟随沈教授学习的这段经历,是自己从医路上最宝贵的成长历程。

  谈及名医工作室带来的变化,福鼎市医院外科一区甲乳专业组副主任医师、门诊部副主任郑炜同样感触颇深:“最明显的就是患者留存率提升,以往患者赴外地就医需承受奔波与高成本,如今在家门口即可对接上海专家团队,医疗成本大幅降低。”早在2007年,郑炜就曾赴上海肿瘤医院进修,师从沈教授,其间获益良多。他表示,自沈教授团队正式入驻福鼎市医院后,医院乳腺外科综合治疗能力明显提高,诊疗理念、技术逐渐向上海及国际先进水平靠拢,治疗方案也更规范精准。同时,人才培养形成系统化机制,科室医护人员分梯队到沈教授所在上海科室进修,整体诊疗水平大幅进步。

  更令人动容的是,考虑到部分患者家庭困难,沈教授还牵线“粉红天使”慈善项目落户福鼎市医院,专门为贫困病患提供慈善救助,让优质医疗不仅“可及”,更显“温度”。

  “福鼎市医院的硬件设备非常先进,外科医生也都经过北京、上海、福州大医院培训,技术过硬。”沈教授表示,从临床实践来看,100个就诊病例中,有95%的患者在福鼎市医院就能获得与上海大医院同等质量的诊疗服务,仅1至2个病情特别复杂的特殊病例,才需要进一步赴沪会诊。“患者在‘家门口’既能通过工作室对接上海专家,又能依托本地成熟的医疗团队和先进设备解决问题。若确有赴沪需求,也可通过福鼎市医院医生与上海专家直接对接,避免走弯路。”

  近年来,福鼎市以名医“师带徒”工作室为主要抓手,柔性引进高层次医疗专家,加强福鼎市医疗团队与其他重点医院高层次医疗团队的密切合作,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,进一步助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。目前,福鼎市医院共有11个名医“师带徒”工作室。去年,专家来鼎门诊接诊6740人次,手术台数合计800台。

  如今,随着名医“师带徒”工作室的常态化运转,福鼎异地医疗协作正从“单向支援”转向“双向共赢”,不仅为福鼎群众带来就医便利,更推动全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与专科能力提升,不断为县域医疗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